「有時候,我只想一個人…」面對失去至親的親友,請給他有人陪伴的獨處空間- 第3頁

23,217 收藏0

我曾經與美國特種部隊的長官協談,在戰爭中他失去了一條腿,還有一隻手臂。這位戰士跟我說:「我一生的願望,最快樂的時光,活出最滿意自我的時候,就是成為特種部隊一員後的每一天……這日子,再也不可能回來。你可以告訴我,我是誰嗎?我不知道這樣的我,還是我嗎?我要怎麼活下去?」同樣的,有些人在退休後,需要一些適應的過程,因為工作時的作息,以及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頭銜,不知不覺地就成了自我定義中的一部分,一旦失去,也會要有一段適應期。

E.J.身邊的人對她的關心,有時反而變成了無形的壓力。讓她覺得想要獨處……。

「E.J.,你說你想要自己一個人,上週有這樣的機會嗎?一個人的時候都是什麼樣的狀態呢?」我問。

「我覺得就是很不穩定,情緒不只是起伏不定,而且是非常複雜。我一下回憶從前,覺得很溫暖,一下又回到現狀,覺得不能接受。有時候,根本覺得自己是個瘋子!」E.J.敘述著情緒的起伏,劇烈程度的強弱,以及不同種類反應的交錯出現。


「這樣的情緒轉換,會很不舒服。你覺得可以承受嗎?還是有什麼因應的方式?」我想多了解E.J.的現狀,才好評估是否需要做調整。

「哈」,她有些自嘲地說,「就又哭又笑,有時候很絕望,也會生氣。我就說嘛,像個瘋子……我自己倒是還好,就是一些親友,常來關心,叫我不要這樣那樣想,說父母不想看到我這樣,說他們這樣走是很有福氣,很多很多啦!」感覺E.J.有點不好意思抱怨別人對她的好意。

「嗯……我了解。他們是好意。但就算他們說的都是對的,好像也很難安慰到你,不會讓你比較不悲傷,是這樣嗎?」這是我的經驗,但還是要謹慎確認當事人的感受。

E.J.沒有馬上回覆我,取代言語回覆的,是她再也抑制不住的眼淚。

我也不說話,想給她一些空間,一些有人陪伴的獨處空間。

有人陪,跟一個人的感受當然不同。通常,艱難時可以陪伴在身邊的人,都是親近的人。親近的人關心,在意我們的程度,有時候比我們自己更甚,比我們還著急。因此,要他們在陪伴時不提供點意見,不嘗試幫點忙,不提醒、鼓勵、安慰我們一下,可能會有點困難。這是可以理解的,眼看關心的人受苦而幫不上忙,是很不好的感受。但是,當我們一直想要藉自己的力量去扭轉對方的感受時,我們就不是在「純陪伴」了。當然,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情況都需要單純的陪伴,但它是一種可以學習的技巧,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派上用場。

失去生命,或失去自我的一部分的哀傷,是需要適應與重新定位自己,才能走過的歷程。這過程沒有捷徑,就是得當事人自己恢復,重新開始,旁人幫不了忙,但卻是可以陪伴的。

「這樣變換多端的情緒感受,你還OK嗎?」我再次問道。我希望E.J.對自己不要有太嚴苛的要求,可以給自己一些空間,讓她的情緒有機會走完這個過程,自我整合,恢復穩定。

E.J.點點頭。目前她似乎是可以接受自己的狀態。有些人很難容忍失控的情緒感受,不允許自己這樣,或是害怕這些感覺,就會卯足了力,想改變或逃避這些強烈又多變的感受。這種悲傷、哀慟的情緒反應的過程,有點像是坐雲霄飛車:一旦上了車,發動了,就要等到走完這一趟才能下車。中間如果要藉著其他方式讓車不走,如吃藥、喝酒,做別的事分心,等等,也只能讓車在軌道上停留一下,結果只會延長這趟行程的時間,但最終還是要走完才能下車。

E.J.和我討論了一些評估自己對情緒容忍度的方式,以及經歷不同情緒的角度與認知。在接下來的一週中,她同意練習,在自己需要的時候,婉拒別人的好意,為自己爭取一些想要的時間、空間,用她的方式,來走這條只有自己才能走的路。

本文摘自《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陳永儀(西點軍校首位台籍教師、美國執業臨床心理師)/三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