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善意的「只是開個玩笑」受傷的不只孩子,也是父母的心- 第2頁

7,452 收藏0

Amy的父親是在一家美國的國防承包商做事,常要面對國防部裡面的人。軍隊裡的文化不只是陽剛氣很重,有時候也有些比較另類的幽默感。有時候,他們不習慣太露骨或直接的表達情感,在面對生死相關的議題時,也會用黑色幽默的方式面對。弟兄之間彼此互虧,是經常用來表達好感的方式。

工作,占據我們人生中很大的一部分。一天二十四小時,至少有一半醒著的時候是在工作,工作中的互動方式,逐漸會成為人的習慣。回到家來,要一下切換,就算願意,也不是容易的事。

事後,Amy的父親跟我分享了他最近在網路上看到的一段影片,認為表達了他的心聲與感受。

一位父親在女兒的婚禮上,對新郎這麼說:「第一個抱她的,不是你,是我;第一個親她的,不是你,是我;第一個牽她的,也不是你,是我。如果有一天,你不愛她了,請你不要跟她說。請你跟我說,我會把她帶回家,用我從第一天開始就愛她的心,繼續愛她。」

Amy的爸爸跟我分享,從Amy還小的時候,他腦中就會閃過Amy將來要嫁人的那一天,會有多麼的不捨,會有多少的擔憂。他覺得Amy就是他的小寶貝,是他的,所以可以開她的玩笑,Amy應該知道他是多麼地愛她啊!

當Amy一開始提起這件事的時候,受傷的人是誰,好像很明顯。但在聽了爸爸的分享後,受傷的人是誰?誰受得傷比較重?好像就沒有那麼容易評估了。也或許,到底誰受傷,並不一定要下定論。重點是,原本一片的善意,怎麼會演變成這樣?

正視對方的感受,理解他想表達的訊息

我剛剛問Amy的父親,有沒有看到Amy的反應?這常是人們相處過程中的一個盲點:我沒有那個意思,你怎麼這樣反應?這重點就一直放在「我」上面,因為我知道,我沒有,也不是那個意思,所以對方的反應是錯的。

其實仔細想想,對方會想要出現那樣的反應嗎?Amy會想要有被羞辱的感覺嗎?應該不會。如果我們先把重點放在對方的反應上,正視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想要表達的,接下來才能夠解決「為什麼」我們想要表達的,會被對方接收,或詮釋成不一樣的訊息呢?在已經有摩擦的時候,去挑戰、質疑對方的想法與感受,只會讓互動惡化。放下自己,了解、接受對方所表達的,不代表同意他們的想法,只代表我們有聽到他們的心聲。之後,溝通的管道才有可能被開啟,才可能順暢。


除此之外,我也假設Amy爸爸的性格與習慣,在表達愛的方式上,可能與Amy有所衝突。特別是Amy正進入青春期,在各方面都正經歷變化,對許多事會感到敏感,也在學習自己所需要、所能接受的關懷與愛的方式。剛好碰上她父親習慣用開玩笑的方式來表達對Amy的肯定,而這不是Amy 可以感受到愛的方式。之後的家庭治療規劃,需要先驗證我的假設,如果是正確的,就要協助調整他們的互動模式。

Learning of Love
接受對方所表達的,不代表同意他們的想法,只代表我們有聽到他們的心聲。

本文摘自《感情這件事:五種角色,在愛的學習中遇見心理學家》/陳永儀(西點軍校首位台籍教師、美國執業臨床心理師)/三采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