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刺、咳嗽其實是保護機制?博士:很多你以為的「病」根本不該治- 第3頁

19,333 收藏0

但症狀也是一把雙刃劍,很多時候,症狀掌握不好自己的「火候」。比如感染。人體的自我保護機制告訴我們「該發熱了」,但是發熱到多少度合適呢?不知道。每個人有不同的反應,絕大多數時候的發熱是沒有問題的,而且可以起到保護作用。但是有時候症狀反應過度,就會有相反的效果,給人體帶來傷害。比如高熱,可使病人基礎代謝率增加、脫水、心率增快、心臟負擔增大,有的孩子會驚厥、抽搐,甚至會大腦缺氧。

再比如過敏。過敏是一種症狀,是人體在接觸到異物時免疫系統產生的排斥性反應,目的是讓我們遠離過敏物質。但是,有些人的過敏反應特別強烈,會出現休克、氣道痙攣、水腫,嚴重的甚至會窒息和死亡。

還有我們前面提到的傷患大出血的例子。低血壓是為了減慢出血速度,為了保命,但是血壓過低,或者這個狀態持續時間過長,則會造成重要器官缺血,導致器官功能衰竭,也會引起死亡。

所以,症狀固然有積極的一面,但是如果反應過度了,或者持續時間過長,就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先找到病根再治病

對病和症狀有了正確的認識之後,討論治療才更有針對性。

首先,任何治療都應該從病著手,只有正確診斷和治療「隱藏」在症狀後面的疾病,才是根本。只要診斷和治療正確,在疾病好轉的同時,症狀也會快速消失。有時候,在找不到病因的情況下就盲目干預症狀,反而會讓診斷變得更難。

其次,對於症狀我們要適度干預。我們要尊重生物在進化過程中形成的自我保護,避免破壞天然的防禦機制。比如,對於肺部感染的病人,治療的重點應該是針對病原菌給予敏感的抗生素;對於咳嗽的病人來說,過度抑制咳嗽反射,也就抑制了主動排出細菌和壞死物質的能力,這對治療反而是不利的。

最後,症狀具有雙刃劍效應。如果症狀嚴重或者持續存在,後續就可能帶來對身體的損害,那麼我們就需要適度干預。

比如,在體溫過高時,我們需要採取退熱措施,以緩解不適,或者防止嬰幼兒因為發燒痙攣引起大腦缺氧。再比如,如果咳嗽過度影響了病人的休息和睡眠,反而會造成抵抗力下降,這對疾病恢復也是不利的。這時,我們便需要適度鎮咳止咳。

總之,別跟症狀死磕,治療的正確做法是先找到病根再治病。

本文摘自《薄世寧醫學通識》/薄世寧(北京大學臨床醫學博士)/大是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讓你不舒服的症狀是在保護你?!博士:真正治本的關鍵是…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