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脂肪才不是保護內臟的脂肪!17道是非題測出心血管發炎風險

18,703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藍若水報導】現代人想要求瘦、求美,對於身上的脂肪常常是避之唯恐不及,但其實適量的脂肪對於人體的正常運作有保護效果,不過這種好處的前提,是要脂肪長在「對的地方」。高雄湞媄診所院長、減重專家王姿允醫師近日於臉書發文表示,收到一段「內臟脂肪低,會沒辦法保護臟器」的提問,讓她不得不上網解釋,會有保護效果的是皮下脂肪才對。

內臟脂肪太多沒保護作用,還可能跟多種疾病相關



脂肪經常與肥胖聯想在一起,但適量的脂肪其實對人體有益,比如保護臟器避免震盪、維持體溫及提供能量。王姿允醫師表示,人體脂肪有分必要脂肪和非必要脂肪,其中,非必要脂肪還包括分布在皮膚下的皮下脂肪,以及囤積在腹腔內、腸胃周圍的內臟脂肪。

王姿允醫師指出,當內臟脂肪跑至其他如心臟或肝臟的器官時.又被稱做異位性脂肪,容易引起發炎和心血管疾病的,也會影響糖尿病控制。台灣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常務理事暨減重專科醫師劉伯恩指出,內臟脂肪累積過多,是引起各種慢性疾病或惡化的推手,比如三高、胰島素的抗耐性等。



內臟脂肪測量與自我評估表


有些人會想知道體內脂肪的分布比,王姿允醫師表示,雖然可以透過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檢測,但價格對一般人難以負擔,王醫師建議用骨質密度儀或是生物電阻分析儀就能計算數值。

而現代科技進步,如果會使用市售的健康管理體重機,輔大醫院家醫科醫師許書華則說明,內臟脂肪建議不要超過數值10,1-9為正常,10到14偏高、15到30就超過健康標準。

此外,南投縣政府集集鎮衛生所網站,也有提供內臟脂肪健康的檢測法,藉著17題與生活習慣有關的觀察進行自我評估:

題目 勾選
20 歲之前還算苗條,之後卻胖起來。   
不太愛運動。   
很少吃早餐,晚餐吃得很豐盛。   
很晚才吃晚餐,且常在睡前吃東西。   
有吃宵夜習慣。  
喜歡吃甜食。   
常喝清涼含糖飲料(包括現榨果汁)。  
一星期至少喝酒或大餐 3 次。   
喜歡吃肉很少吃菜。   
會偏食,喜歡的食物每天都吃。   
出外都是開車,不走路。   
體型肥胖且怕冷。    
血糖值、膽固醇都很高。   
體重不重,但腰圍特別突出。   
有便秘狀況。   
食量大。   
父母都胖。    

請根據自己選勾的答案,對照結果。當你檢視到自己只對應了3種以下的情況,還算健康標準,不過仍要持續注意,避免養成不良習慣、暴露於危險因子;假設有4-9個情形,就算是內臟脂肪肥胖群,請積極改善生活習慣,促進良好健康。

不過,如果你勾選了10個或10個以上的選項,是列入需要當心的內臟脂肪高危險群,請務必改變生活模式、戒除不良習慣。

消除內臟脂肪生成 飲食+運動相輔相成



該如何減少內臟脂肪生成的方式?根據劉伯恩醫師表示,減輕體重為首要,在飲食方面對肉類攝取的建議為,以白肉為主,減少食用紅肉;每天吃20克以上的膳食纖維,含澱粉糖類則注意不要超過總熱量60%。

劉伯恩醫師同時建議,還需配合足夠、持續的運動量,他認為一週至少3天以上、每次30分鐘的有氧運動,且強度要讓心跳達到約130左右。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長錯位置的脂肪更傷身!自我檢測健康風險十七問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