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暈嗜睡是中暑或腎上腺失調?中醫教6穴位趕跑身體的累!

126,742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施堯鈞中醫師】

淺談暑熱疲倦與腎上腺疲勞



自古以來,中醫便十分在意不同的環境氣候對於人體的影響。隨著時序逐漸進入盛夏時節,門診開始出現了一些主訴疲倦,甚至伴隨頭暈、嗜睡、或食慾下降的患者。

翻開中醫古籍,一般對於「暑」的描述,多不出「暑為陽邪,其性炎熱」、「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暑多挾濕」三者。翻譯成白話文來說,暑熱侵犯人體時,會出現身熱、多汗、心煩、口渴等表現;而汗出過多則傷人元氣,動輒易有胸悶氣短、周身乏力的症狀;再者,當暑熱鬱蒸之時,加上夏季冰品飲料的助攻,最易引動內濕,影響腸胃功能,進而出現食欲不振、胸悶噁心、大便黏膩等腸胃見症。

還是同樣一句老話:「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依據,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暑熱之邪是否能侵犯人體引起病症,仍是取決於人體本身內在的抗病能力。若能妥善調養,維持體內陰陽平衡,可提高抵抗力,減少外在氣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

另一方面,如同現代醫學對於夏日疲勞的解釋,在高溫炎熱環境下,身體會將皮膚、四肢末梢的血管擴張,幫助散熱以及排汗;當周邊循環增加,內臟器官及大腦的血液供應相對減少,使大腦與身體容易感覺疲憊與遲鈍。而身體水分的流失、體內電解質的不平衡,也會加重疲勞的感覺。


其實中、西醫看待的是同一個人體,面對不同的外在變因刺激,西醫是以生理學的角度切入闡發,中醫則是透過長期的觀察與實踐,總結出人體應變外在刺激的規律,並以古人的語言,透過文字記載流傳下來。為此,難免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上述在夏天常見的生理現象被統稱為「夏日疲勞症候群」,雖非醫學上正式的疾病診斷,但藉以解釋夏天裡獨有的倦怠感與身體不適,倒也顯得合適不過。

與此相關的是「腎上腺疲勞症候群」。該名詞是由美國自然療法權威威爾森(James L. Wilson)博士提出,用來描述在長期身心壓力下,腎上腺功能運作失調,出現慢性疲勞、提不起勁、無法專注、嗜睡、煩躁焦慮等一系列表現。

腎上腺屬於人體內分泌器官之一,在面對壓力時會分泌腎上腺素及皮質醇來「應激」。比如當我們遇到緊急事件時,身體的交感神經瞬間興奮,大量釋放腎上腺素,以啟動戰或逃(Fight-or-flight)的反應,以應付可能危及性命的威脅。常聽到火災地震時,人體會爆發出巨大的力量,能扛起整個保險櫃逃生就是其中一個例子。這是屬於短期的壓力。


而面對相對長期的壓力時,如工作、升學、考試⋯等,俗稱「壓力荷爾蒙」的皮質醇就會開始分泌,刺激身體釋放能量以對抗外在挑戰,如發揮集中力、判斷力等潛能。在問題解決後,經過適當休息、放鬆後,皮質醇就會恢復到原本的濃度。

可是若處在長期壓力無法解除的狀態時,腎上腺持續被刺激,導致皮質醇過度分泌,直至身體疲乏,皮質醇濃度降低、甚至耗盡,就算休息也無法補充回來!

腎上腺疲勞想治本該怎麼做?請看下一頁中醫師解說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