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中風機率多5倍!創新治療可有效提高成功率

38,956 收藏0
其實,心悸只是一種感覺,代表明顯感受到心臟跳動的感覺。造成這種感覺的原因有很多,例如:緊張、焦慮、失眠、和心律不整等各種的原因;其中最需要注意的是心律不整。

根據統計,台灣心律不整患者約有50萬人,而其中最常見的「心房顫動」估計超過23萬人。

所謂心房顫動,顧名思義就是心房的顫動,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沃宏達說明,顫動即為肌肉纖維出現快速、不規則地收縮。肌肉需具協同性地規律收縮,才有辦法出力,如同拔河比賽,全員出力要一致,才有辦法得到有效作用,發生心房顫動時,心房肌肉無法規則具協同性地收縮,加上心跳忽快忽慢,會導致各種不適的症狀,並引發嚴重的併發症。

心悸是心房顫動患者可能出現的症狀之一,不過,沃宏達醫師表示,引發心悸的原因非常多,並不見得就是心房顫動造成,而心房顫動的患者也不見得就會出現心悸。

事實上,根據臨床統計,有高比例的心房顫動患者是無症狀的;而有症狀的患者,除了心悸之外,常見的 不適包括胸悶、呼吸困難、頭暈或全身無力等。

心房顫動高危險群
‧年長者
‧慢性疾病患者,如三高
‧肥胖者
‧吸菸者(易導致肺部疾病)
‧甲狀腺亢進患者

為何會心房顫動?沃宏達醫師回應,除了年紀、性別及基因等不可逆因素之外,若是如甲狀腺亢進、糖尿病、高血壓、肺部疾病、肥胖等慢性病患者,透過確實良好的控制,就有機會降低心房顫動的發作率,甚至可以達到完全不發作。

心房顫動恐致中風、心臟衰竭、認知功能退化,猝死機率也升高



心房顫動若如果沒有及時發現、治療,除了出現不適症狀,沃宏達醫師表示,長期可能導致心臟衰竭,腦中風的風險更比一般人高出5倍。「老人家是心房顫動的高危險群,因此導致中風的機率也較高。」

此外,也有研究發現,心房顫動的患者因很容易產生小血塊,導致腦部循環變差,也比較容易導致「老人癡呆」,也就是認知功能退化的問題。

心房顫動及早治療!有效降低中風及死亡風險



發生心房顫動,重點在於盡早展開治療。在2020年的歐洲心臟學會(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 ESC)年會上,有篇發表於「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研究顯示,在心房顫動發生一年內,若病患及早接受心律控制的治療,無論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或中風風險都會有意義的減少。

沃宏達醫師說明,心房顫動的治療分為幾個大目標:

藥物抗凝治療

‧目前大部分都以口服的抗凝血劑為主要治療方式,沃宏達醫師指出,目前新型的抗凝血劑預防中風的效果不錯,且劑量也較易調整。

藥物控制心律

‧口服藥物可以減緩心房顫動造成的心跳過快,而口服抗心律不整藥物可以讓心房顫動發作的時間和頻率下降。

侵入性治療

由於對於某些患者而言,口服的抗心律不整藥物效果並不夠好,就會建議這類患者接受微創手術處理。

‧燒灼手術:分為導管射頻燒灼及冷凍燒灼,分別以高溫或低溫的方式,破壞心臟會亂放電的特定區塊。

‧心律調節器:針對心跳忽快忽慢,因心跳變得過慢而頭暈甚至昏倒的患者使用。

而相對於傳統的導管射頻燒灼手術,目前最新技術使用的「壓力感測射頻燒灼導管」,能更精準且高效率的執行手術,提高成功率。

沃宏達醫師進一步解釋,相較於傳統導管,在手術過程中可能會有不曉得是否觸碰到正確區域的風險,新型導管的前端有壓力感測功能,就能確實知道是否有觸及目標,以及操作力道是否適當等等,讓燒灼治療更有效率。

沃宏達醫師表示,相較於傳統電氣燒灼導管,新壓力感測射頻燒灼導管在臨床的經驗來看,安全性更高,也增加手術治療成功的機會,也能減少併發症發作。

  傳統射頻燒灼導管 壓力感測射頻燒灼導管
安全性   較高
成功率   較高
手術時間   較短
健保給付 健保全額給付 健保自付差額

以美國醫學學會心臟期刊(JAMA Cardiology)發表案例報告(JAMA Cardiol.2021 Jun 1;6(6):697-705.)為例,其中依照隨機對照試驗進行的統合分析,包含1212位心房顫動的病患,其中609位病患被隨機分配做導管射頻燒灼手術,603位病患使用抗心律不整藥物治療。試驗結果比較陣發性心房顫動患者的第一線治療,發現接受導管射頻燒灼手術的患者,有較低的復發率及住院率,並且沒有更多的嚴重不良反應。

而有關死亡率的部分,刊載於自然-科學報導期刊(Sci Rep.2021 Feb 25;11(1):4694.)研究發現,接受導管射頻燒灼手術的患者,在平均54個月的追蹤後,其死亡率明顯低於使用藥物治療的患者,甚至不到它的一半。此外,接受導管射頻燒灼手術的患者心血管相關死亡率也較低,比較不會因為心臟衰竭而住院,也有比較低的中風或血栓發生率。

雖然並不能直接說手術過後就能一勞永逸,因為導致心房顫動的原因很多,若日常生活習慣沒有調整,或隨著年紀增長,可能導致新的區塊又出現心房顫動的問題。但沃宏達醫師指出,根據各國的經驗,心房顫動手術過後,約有8至9成的患者能維持至少一年的正常生活品質,「其實臨床上看到很多患者都超過一年。」

尤其是年輕人感覺相較於年長者敏銳,就有些年輕患者發作時,感受非常明顯,對生活及工作造成不小影響,沃宏達醫師就說,這時候就會建議患者考慮侵入性治療,也能免於一天要吞很多藥的狀況。

醫師簡介:

  • 溫明賢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 副院長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 教授級主治醫師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系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第二心臟內科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第二心臟內科研究員
 
  • 周宗川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 副教授級主治醫師
長庚大學 醫學系副教授
 
學歷
高雄醫學大學 醫學系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 心臟內科加護病房主任
林口長庚醫院內科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二科
美國Cedars-Sinai Medical Center Basic EP Lab

  • 沃宏達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助理教授級主治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

經歷
林口長庚醫院心臟內二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心臟內二科研究員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