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節自律神經,醫師出奇招:這時間整理房間,疲憊的大腦煥然一新!

25,574 收藏1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小林弘幸(順天堂大學醫學系教授)】

決定書房或辦公桌周邊的每日風格,並花半個小時不慌不忙地整理好



急遽的變化會讓交感神經過於活躍,並使自律神經愈來愈失衡

清理、收拾物品,可以讓心情感到舒暢,同時還有助於自律神經保持平衡。這是因為人類在進行整理這個動作時,會自然而然地進行深沉、良好的呼吸。在深呼吸的過程中自律神經就會逐漸穩定下來。

常聽人說「覺得迷惘、煩惱的時候,就先來整理一下環境吧」,從醫學的角度來看,這句話也有一定的道理。但為了達到調節自律神經的效果,整理上有一點訣竅。尤其是書房、辦公桌的周圍,這些地方每天都會增加大量資料、備用品及小物品等,但並不建議一口氣整理乾淨。

最好的方式是「決定每天的主題和時間,花三十分鐘整理好」。這就是讓自律神經運作得更順利的整理術關鍵。因為「極端」或「急遽的變化」反而會造成壓力,導致交感神經過度活躍,副交感神經作用急速下降。也就是說,好不容易都整理好了,卻使自律神經愈來愈失衡。



自律神經 知道賺到MEMO

對我來說,整理電腦裡的資料也是一個課題


儘管已經將研究室整理成理想的環境,但電腦裡的資料卻完全沒整理。我一直想要系統性地整理好檔案,方便快速尋找資料,不過目前尚未完成。對我來說,還沒完成這點已經造成內心的壓力。

決定好一天三十分鐘,保持專注力,藉由整理來避免不必要的迷惘

人類的專注力每次可以維持一個半小時,如果想一口氣整理乾淨,對於該不該丟這件事,可能會猶豫不決或判斷錯誤,而且完成後,不僅沒有神清氣爽的感覺,反而還會覺得疲憊不已,過程中甚至會感到滿滿的挫折。最後還常常出現書房和辦公桌的周圍比整理前還要雜亂的情況。

我會設定主題和時間,以每天三十分鐘為目標,整理書房和辦公桌的周圍。來拜訪我大學研究室的人,對於幾乎看不到醫學書等資料的景象,都會訝異地表示「很不像醫學院教授的研究室」。這都要歸功於每天整理所展現出來的結果。

以研究室為例,我會將要整理的區域細分成好幾個主題,每天以三十分鐘為目標進行清理,並按部就班地整理乾淨。當然,這要花一段時間才能完成。我的研究室不算寬敞,但也沒辦法一口氣整理好。我會排定計畫,按照區域分批處理。換句話說,我每天都在整理研究室的某個地方。

下午三點左右進行清理,可以讓疲憊的大腦清醒過來

與實施調節自律神經的整理術之前相比,我的研究室整個煥然一新,現在已經打造成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的環境。沒有多餘的物品,就連每一枝筆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即使看起來算不上時尚或高雅,但對我來說,這真是能讓人感到心情愉悅,並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的環境。

每天整理一部分、每次三十分鐘還有一個優點,就是可以為生活帶來「良好的節奏」。以我為例,每天下午三點左右,當我覺得大腦有點疲憊的時候,會看著之前畫好的簡易整理計畫圖,決定當天整理的主題(區域),並不慌不忙地埋頭進行清理。如此一來,疲憊的大腦會清醒過來,而且可以確實感受到自律神經的整體平衡逐漸往上提高。

小林式「整理計畫圖」(自家臥房篇



本文摘自《自律神經自我調節超大全》/小林弘幸(順天堂大學醫學系教授)/和平國際文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