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假過後特別累?小心糖尿病、心臟病!7招重置生理時鐘從吃早餐開始

31,991 收藏1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今年春節連續假期長達十天,不少民眾除了返鄉團聚以外,也會規畫外出旅遊行程,希望利用難得的長假盡情吃喝玩樂。不過到了假期尾聲準備開工時,許多人可能都有難以起床、提不起勁、身體倦怠、腦袋昏昏沉沉的經驗,難道是因為假期間暴飲暴食、運動不足、長途旅行等因素嗎?

日本早稻田大學時間營養學研究所研究員古谷彰子表示,這類的「新年癡傻」現象,主因可能是「社交時差」(social jet lag)。若平時就常出現這樣的狀況,長期下來不僅造成失眠、憂鬱等問題,還可能產生肥胖、糖尿病、心臟病風險。


社交時差造成連假後累得不行!不改善恐造成失眠、憂鬱、肥胖、糖尿病、心臟病



社交時差不僅會發生在新年連續假期,實際上,平時生活中可能隨處可見。這個概念最早由2006年由德國生物學者Till Roenneberg及Wittmann等學者提出,亦即平時被工作、學校、家事等社會制約的睡眠作息,和假日不需被制約的睡眠產生差距,而造成平日與假日就寢、起床節奏產生差別。簡單來說,就是平日與假日作息不一致,也因此使人明明有休息,但隔日身體卻相當倦怠。

相信許多民眾都有平時必定早起,假日就睡得較晚的經驗,因此社交時差並非罕見症狀。事實上,根據一篇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Open)的研究,經由分析全美9000位20歲以上民眾的睡眠數據後發現,有46%的民眾有至少1小時的社交時差,19.3%的民眾則有至少2小時的社交時差。


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s Keck School of Medicine)副教授、睡眠專家Raj Dasgupta則針對研究直言,現代人工作繁忙、週末行程滿檔,睡眠未得到滿足並不意外。

而社交時差不僅造成身心疲累,實際上也會對身體造成不少負面影響。人體本身有一個每天都會微調、略長於24小時的生理時鐘,這個機制由人體的時鐘基因組形塑。當腦部受到太陽光刺激便會啟動主時鐘,接著便會帶動存在於內臟、血液、末梢組織等的子時鐘機能。當這個時鐘群產生落差,則與睡眠障礙、憂鬱症、過敏、肥胖、糖尿病、癌症等各式各樣的病產生關連。

一篇發表於《營養素》(Nutrients)期刊的研究則發現,若不改善社交時差,長期下來可能導致的嚴重後果,包括失眠、嗜睡、疲勞、注意力難集中、便祕、腹瀉、壓力荷爾蒙皮質醇上升、肥胖、第2型糖尿病、心臟病等。

新年假期間睡眠節奏落差讓人更累?下一頁看看專家建議:吃早餐等7個要點養回正常節律!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