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養肝吃綠色、酸味食物!排毒明目3茶飲+20種養肝食材一次收藏

9,768 收藏0
【早安健康/蔡經謙報導】春天天氣回溫、萬物復甦,但是人們因為冬天時節沒有攝取足夠的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也容易在春天紛紛出現,例如口角炎、舌炎,甚至各種皮膚症狀,而春分過後,則因人體的血液循環和激素分泌增強,加上氣溫多變,可能誘發高血壓、心臟病以及眩暈、失眠等症狀,中醫師提醒,若春天能好好養生,不但能讓肝氣生發,還能擺脫疲倦,以及避免疾病上身

綜合中醫師吳明珠與日本知名藥膳料理家潘薇的資料,中醫的五臟對應「五色五味」,春季與五臟的肝相對應,肝屬木,木頭燃燒生火,若沒有把肝養好,就容易上火。此外,由於「肝主疏泄」,意指肝是維持全身氣流舒暢的重要角色,若肝的疏泄功能不好,全身的氣都會憋住,容易導致身心俱疲、渾身不暢,甚至影響到胃腸的消化排泄。

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世界中醫學會聯合會體質研究專門委員會常務理事尹生花也指出,中醫指的「肝」與西洋醫學的「肝臟」概念不同,中醫的「肝」是促進氣血運行,負責營養和液體在全身順利分配的重要角色,此外,還負責儲存並輸送血液到身體各部位,讓身體的生理機能順利進行,若肝機能低下,不僅血液循環會變差,自律神經也會因此失調。

春天養肝綠色、酸味食材不可少:疏肝、解鬱、緩解情緒、助肝臟排毒



綜合中醫師吳明珠與日本知名藥膳料理家潘薇的資料,肝在五行中屬木,對應綠色、酸味,因此建議養肝要多吃深綠色蔬菜及帶有酸味的食材,若能把握養肝重點,就能達到疏肝、解鬱、幫助肝臟排毒等功效。

護肝食材包括:芹菜、西洋芹、菠菜、日本水菜、小松菜、春菊、韭菜、青花菜、青椒、萵苣、紫蘇、奇異果、檸檬、綠豆、毛豆、大黃瓜、小黃瓜、竹筍、海帶,以及青背魚類(竹筴魚、鯖魚等)。

中醫師吳明珠則進一步提醒,脾胃(腸胃)屬土,由於「木剋土」,若肝氣太旺就會影響脾胃,因此在吃養肝食材的同時,也可搭配香菇、白木耳、山藥、雞肉、牛肉等對脾胃有益的甘溫食材。

酸性食物入肝:番茄排骨湯、日式小菜、3款茶飲護肝排毒又明目



中華民國中藥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則曾攜手名廚黃景龍,設計「番茄排骨湯」食譜,透過酸性食物,提升肝氣,並有調暢肝鬱、舒肝養肝之效:

番茄排骨湯材料

藥材
  • 黨參:5錢
  • 玉竹:5錢。

食材
  • 番茄、黃豆芽:4兩
  • 豬排骨:8兩
  • 蘑菇、草菇、金針菇:各1兩
  • 生薑片:5片
  • 鹽:適量

番茄排骨湯作法
  1. 排骨汆燙去血水,撈起沖淨;黃豆芽洗淨後汆燙瀝乾;菇類洗淨瀝乾;藥材放入棉布袋中。
  2. 在番茄表皮輕劃數刀,汆燙至果皮翻開後,去果皮、去蒂頭,十字對切厚片。
  3. 將所有食材放入鍋中,加水蓋過食材後,以中大火煮滾,轉小火熬45分鐘,加鹽調味即可。

護肝日式小菜:竹筴魚鯖魚拌紫蘇



若民眾還打不定主意該如何透過上述護肝食材料理,不妨參考潘薇所提出的「竹筴魚鯖魚拌紫蘇」日式小菜做法吧:

竹筴魚鯖魚拌紫蘇材料(2人份)
  • 竹筴魚乾:1片
  • 鯖魚:半份魚身
  • 米醋:3大匙
  • 雞湯粉:2小匙
  • 白芝麻:適量

竹筴魚鯖魚拌紫蘇作法
  1. 竹筴魚、鯖魚烤熟後,去骨剝下魚肉。
  2. 在碗中充分混和魚肉與其他材料,裝盤撒上拔芝麻即可。

菊花枸杞、薑汁檸檬、小黃瓜蘋果,3護肝飲品大公開



除了上述料理方式外,營養師雷小玲也於臉書專頁提供了3款能護肝排毒,又達強身、美顏效果的茶飲供民眾參考:
  • 菊花枸杞茶:是適合春天理氣、清肝的茶飲。菊花含有多種生物鹼和黃酮類化合物,有清熱解毒、散風清肝、明目等功效;枸杞則富含維生素C、E,有補腎益氣、明目功效。

  • 薑汁檸檬茶:薑可活血化瘀,有助護肝;檸檬富含維生素C等抗氧化物質,有助清除體內自由基。

  • 小黃瓜蘋果汁:小黃瓜富含水分、維生素,有利尿作用;蘋果則含有果膠、多酚等成分,有助排毒、清理腸道。

中醫師吳明珠則曾說明,枸杞、菊花不僅清肝明目,還能生津解渴、調降肝火,容易疲倦或習慣晚睡、熬夜的民眾都能飲用。若是體質虛寒、易腹瀉民眾,則建議可以在茶飲中加入白朮、山藥、茯苓等健脾、補腎的藥材。

參考資料:
  1. 健康の土台となる『五臓六腑』とは? 尹 生花先生による五臓を活性化させる“臓活トレーニング”の基礎知識
  2. 中醫說養肝
  3. 摂るべき食材がわかる。食で臓器を整える「薬膳」の基本
  4. 春養肝吃青色、酸味食物!護肝膽明目食物一次收藏
  5. 緑の野菜とタンパク質で解毒を助ける【肝臓を整える薬膳鍋レシピ】
  6. 吃出小齡感 - 雷小玲營養師:養肝飲品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清單一次收藏!排毒明目3茶飲+20種養肝食材,春天這樣吃最好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