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肌肉剩滿滿油花…比肥胖更可怕的肌少型肥胖!醫師教2招逆轉

96,217 收藏0
【早安健康/吳文哲報導】肥胖是健康的大敵,但許多人或許會因為「只胖肚子、四肢偏瘦」,看起來也不是真的很胖而忽略它對健康的危害。事實上,這種「肌少型」的肥胖,因為體脂肪高、肌肉量低,尤其隨著年齡增加,對於日常生活的風險也會逐漸提升。除了建議應該注意飲食,韓國家醫科醫師李進福(이진복,音譯)也表示,民眾應該藉由適度與適當的運動,來降低這種肥胖所帶來的風險。

看起來瘦就好?「隱形肥胖」對身體更傷



說到「肥胖」,一般人會立刻聯想到體重過重,但就算體重的數值沒有特別高,還是有可能被歸類在肥胖的範疇。而「肌少型肥胖」指的就是體重正常,但體脂肪比例偏高的狀態,這類人大多有腹部肥胖與較高的內臟脂肪,雖然外表看起來比較不胖,但卻比皮下脂肪更難消除。李醫師強調:「肥胖中最不好的就是『肌少型肥胖』,這也是在減肥過程中應該避免的。」


李醫師表示,減重時不能過度在意體重,同時也要注意體脂肪並且維持肌肉量:「臨床上很多患者的脂肪量太高,肌肉量則少得可憐,其中大多是年輕人或者中年婦女。」他指出,減重其實必須要投資時間,雖然在坊間有很多標榜快速減重的方法,但在經過分析後通常會發現,減掉的都是肌肉,脂肪則還留在原地:「若是這種減重的模式持續,就會形成肌肉嚴重不足,只剩下大量脂肪的結果。」

儘管這種「肌少型肥胖」可能並不會在外貌上帶來太多困擾,但長期下來,肌肉量不足會導致筋骨系統的疼痛,雖著年紀開始越來越嚴重,體質上也會變得越來越虛弱,就算只是輕微的受傷,也會很難痊癒。此外,脂肪漸漸堆積在內臟周圍形成內臟脂肪,也會導致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與脂肪肝等疾病的患病率增加,嚴重的話可能會威脅生命。

避免「肌少型肥胖」 運動與飲食都要特別注意



不過導致「肌少型肥胖」的關鍵到底是什麼?李醫師指出,最大的問題通常是生活習慣,尤其是「不好好吃東西、沒有規律運動」。因此,若想要避免「肌少型肥胖」,同樣也必須從這兩點下手。

首先,在飲食方面最要注意的就是「減少精緻澱粉攝取」。所謂「精緻」,指的是將米、麥等穀物磨碎後製成的飲食,這類食物會導致血糖急遽上升、在短期間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並且在胰島素作用讓血糖降低的同時,促進脂肪堆積作用。「攝取精緻澱粉可說是許多人『肌少型肥胖」,或是減重失敗的主因。」李醫師表示,比起精緻澱粉,應該攝取五穀雜糧類,也就是複合澱粉為主的食材:「像是全麥麵包、黑麥麵包、糙米飯、五穀飯,甚至是適量的抵瓜與南瓜等,都屬於對身體有益的碳水化合物。」


同時,若是想要維持肌肉量、避免「肌少型肥胖」出現,蛋白質的攝取也很重要。李醫師強調,不論是動物性蛋白質或植物性蛋白質,都應該要均衡攝取,在補足蛋白質攝取的同時,也能夠有效增加減重的成功率:「像是雞蛋、雞胸肉、無添加糖的希臘優格、白色的海鮮類、豆類以及肉類,都是不錯的蛋白質攝取來源。」

有效擺脫肌少型肥胖,正確運動養肌很重要!下一頁看看怎麼運動效率最佳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