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者膝一跑就痛怎麼治療?彈力帶3招穩定髖關節,防髂脛束症候群復發!

4,909 收藏1
【早安健康/嚴可倫醫師】你喜歡跑步嗎?嚴醫師身邊有很多喜歡跑步的朋友。記得好像從我們大學時代開始吧,各種路跑、夜跑流行起來,跑步的人越來越多。其中不少人就此養成習慣,出社會後還有持續在跑,練就了一身讓人羨慕的好身材。

不過,長期跑下來,有些人會遭遇到跑者膝的問題,一跑就痛,真的很苦惱。所謂跑者膝,到底是什麼呢?

跑者膝是什麼?



跑者膝的正式名稱叫髂脛束症候群(Iliotibial Band Syndrome,縮寫為ITBS),是一種與運動相關的下肢疼痛症狀,主要影響跑步的人和其他進行長時間重複性運動的人。

ITBS 是一種軟組織疼痛症狀,主要涉及髂脛束(也稱為髂脛帶,Iliotibial Band),這是一條從髂脊(位於骨盆)沿著大腿外側延伸至膝蓋附近的軟組織。

當進行反復的活動,像是長時間跑步或其他重複性的動作,髂脛束可能會在大腿外側反覆滑動,這種滑動可能會導致髂脛束與大腿骨外側摩擦,造成疼痛和不適。這種痛苦通常分佈在膝蓋外側區域,甚至可能會向上延伸至大腿區域。 

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的常見症狀包括:


  • 膝蓋外側疼痛,可能是刺痛或灼熱感。
  • 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後疼痛加劇,特別是下坡時。
  • 可能會感到膝蓋外側的腫脹。


跑者膝常見治療方式



碰到跑者膝的患者,我們通常會採取的治療方法包括:

  • 休息和減少導致症狀惡化的活動。
  • 物理治療,包括按摩、伸展和強化相關肌肉群。
  • 使用冰敷減輕疼痛和發炎。
  • 在運動時使用支撐性防護帶或護膝,以減少髂脛束的滑動。
  • 調整運動技巧和訓練方法,避免過度使用相同的肌肉群。
  • 如果症狀嚴重,醫師可能會建議使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NSAIDs)來減輕疼痛和發炎。
  • 如果反覆發作,可以考慮使用增生療法,施打PRP或高濃度葡萄糖,來促進組織的修復。

跑者膝的高危險群



以下這些情況的人,是罹患跑者膝的高危險群。如果你剛好符合,就要特別小心!

  • 有跑步習慣的人。
    ITBS既然被稱為「跑者膝」,自然跟跑步脫不了關係。跑步時髂脛束受到重複性的運動壓力,容易引發疼痛。其他像是騎自行車者、長距離步行也可能也引發ITBS。

  • 運動訓練不足或方式不正確的人。
    突然增加運動強度或時間,身體未適應的運動者,可能更容易患上ITBS。不正確的運動技巧,例如跑步姿勢不當,也可能增加ITBS的風險。

  • 下肢結構本身有問題的人。
    有下肢結構性問題,如腳弓過高或過低、腿長不一、髖關節不穩定等,可能增加患上ITBS的風險。


跑者膝(髂脛束症候群)的鍛鍊伸展



其實跑者膝最讓人困擾的地方,是它常會重複發生。所以經過治療,控制疼痛之後,還是要透過鍛鍊來強化肌肉,才能避免舊疾復發。

髖關節穩定度,就有助於降低跑者膝發生的機會,這邊有三個簡單髖關節穩定度運動。(要配搭彈力帶,運動時可以慢慢增加彈力帶的阻力。註:不同顏色阻力不同)

先認識彈力帶:彈力帶(Resistance band),是一種輕巧簡單的健身工具,通常是乳膠所製成的,能夠拿來暖身拉筋,也能夠進行各部位的訓練。

另外要注意,已經有受過傷的人,在運動前最好先跟醫生或是治療師討論看看,確認病況與運動是合適的喔。

  • 第一招:先躺下,然後彎曲你的膝蓋。把彈力帶套在大腿靠近膝蓋的地方。張開你的雙腿,抬起你的臀部,保持這個姿勢30秒,然後重複做幾次。這個動作可以讓你的臀部肌肉變得更強壯。

  • 第二招:從站姿開始,把彈力帶套在你的大腿靠近膝蓋的地方。然後坐下,再慢慢站起來,要注意讓膝蓋對準你的第二和第三個腳趾。

  • 第三招:動態控制。找一個平滑的地方,慢慢地下蹲,同時要讓你的膝蓋和骨盆保持穩定。一隻腳前後滑動(可以踩著毛巾會比較好滑)另一隻腳維持不動。這樣可以鍛煉不動的那一邊的髖關節控制能力。要確保兩腳的膝蓋都有對準第二和第三個腳趾,這樣力道才會對。

要記得,嚴醫師一再提醒的,運動過程如果有感到哪裡不舒服,先停下來,問問看醫師或治療師。健身鍛鍊是為了讓身體不容易受傷,如果反而因此受傷,就本末倒置了喔!



作者介紹:嚴可倫醫師,現職沙鹿清水海線骨科醫師。經歷:光田綜合醫院骨科部主治醫師、台中榮民總醫院骨科部脊椎外科研究醫師、台北榮民總醫院暨光田綜合醫院聯合訓練住院醫師暨總醫師。專長:脊椎、肩膀、膝蓋、關節、骨折骨刺骨鬆。現有經營粉絲專頁: 有溫度的嘮叨 台中光田骨科 嚴可倫醫師 脊椎關節骨鬆專業 - 骨筋中外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