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部刮痧防中暑最有效!疏通膽經2關鍵穴位- 第2頁

186,744 收藏16

陰暑

夏月乘涼飲冷(例如:喜歡吃冰、吹冷氣)感受寒濕之邪,而寒濕在中醫屬於陰邪,所以稱為「陰暑」,風寒(夾濕)束表,造成汗孔閉塞,暑熱之氣無法正常透過排汗而散出,這時候就會開始出現無法排汗、怕冷發熱,頭痛身重,肩頸僵硬的現象。

因為夾濕邪所以頭身疼痛伴有沉重感;濕氣滲入脾胃,使脾胃氣機升降失常,引起腸胃不適,出現腹痛吐瀉,胃腸脹氣、胸悶噁心、食慾很差等症狀,寒濕會反映在舌苔上,所以照鏡子可以發現舌頭上鋪了一層白白偏厚膩的舌苔。

→中醫對於陰暑的治療原則以袪暑解表,化濕和中為主,臨床上常選用香薷、厚朴、扁豆、金銀花、紫蘇、藿香等藥材治療。

<香薷消暑飲>

材料:香薷2錢、紫蘇1錢、藿香1.5錢、茯苓2錢

作法:將藥材洗淨,包入過濾袋以便重複回沖,置入保溫杯中,沖入沸水800cc,悶泡20分鐘後即可代茶服用,或先將1000cc水倒入鍋中煮到沸騰,在將藥材放入鍋中煮10-15分鐘即可。

功效:消暑解表,化濕和胃

注意事項:中暑發熱汗出,心煩口渴甚至突然暈倒者,不適合飲用:怕熱可以放涼再喝。

退熱貼或濕毛巾冷敷大椎穴、內關穴,消暑散熱再升級!

妙招一:退熱貼
退熱貼內含水凝膠與清涼劑,一般是用在退燒,是利用物理降溫的原理,以水汽化帶走熱量,達到局部降溫散熱的效果,清涼舒適,我們可以將退熱貼的用途放大,拿來貼在大椎穴及內關穴,消暑效果更好,尤其是在炎炎夏日應考的考生們或者在太陽下奔波的忙碌上班族朋友,更是預防中暑的小法寶!

妙招二:濕毛巾
可用濕毛巾冷敷以下穴位各五分鐘,再搭配按摩及深呼吸,一個穴位各按摩20下,這些穴位有清熱消暑,降心火的功效,也剛好是皮膚較薄的部位,血管比較豐富,易於散熱。

◆督脈-大椎穴

【功效】 若出現類似中暑症狀時,按摩或輕拍大椎穴可幫助散去體內積藏的熱氣,疏風清熱益氣。

【位置】 位於後頸部,低頭時頸椎最高點,第7頸椎(C7)與第1胸椎(T1)棘突之間凹陷處

◆心包經-內關穴

【功效】
1.平撫情緒緊張,安定心神、減少煩燥;改善胸悶、呼吸不暢
2.平胃降逆,減少噁心欲吐等腸胃不適症狀

【位置】
手腕橫紋中央正上方2寸(三橫指寬)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