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壞菌多,一輩子瘦不了!醫師5要訣,全身代謝都變好

109,485 收藏12
【早安健康/劉博仁(醫師、營養醫學專家)】很多人都想要減重,但大家也許不知,體重控制的重要關鍵,其實在於腸道內細菌的種類及數量。

2014年美國紐約大學學者羅拉.蔻克斯(Laura.Cox)團隊在著名期刊《細胞》(Cell)上發表了一篇文章,說明腸內細菌菌相不但與肥胖有關,而且這種腸內菌相還會傳給下一代,造成下一代的肥胖。

我們人體大約有六十到一百兆個細胞,腸內也有一百兆個細菌,這些細菌大約有四百五十種到六百種,全部加起來約有1.5公斤重,而這些細菌的遺傳物質DNA,比人類的DNA多了百倍以上,換句話說,這些腸道內細菌所創造出來的生態環境,絕對會影響我們的基因表現、肝臟解毒、荷爾蒙平衡、糖類代謝、免疫調節、以及肥胖與否。也就是說,當腸內細菌失衡、壞菌猖獗時,身體容易產生肥胖、過敏、二型糖尿病、腸漏症、甚至癌症等問題。

我在臨床上也發現一個奇特現象,就是經常吃抗生素的小朋友比較容易肥胖,這會不會是因為經常吃抗生素,導致腸內好菌被殺光,造成代謝失衡,進而發胖呢?根據美國哥倫比亞大學201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他們追蹤四百三十六名沒有吸菸的懷孕婦女,直到她們的孩子七歲為止,結果發現在母親懷孕中期到後期之間,如果曾服用過抗生素,她們的孩子到七歲時,有高達84%的機率出現肥胖,因此研究人士認為抗生素會影響體內的微生物,也會透過胎盤影響胎兒,造成胎兒腸道菌種不平衡,於是引發代謝疾病,導致肥胖。

如何知道自己腸道菌相有無失衡?最準確的方法就是檢驗糞便中的細菌、黴菌、酵母菌種類。不過採取糞便檢體有人嫌麻煩,而且價格昂貴,也無法全面檢出微失物,因此比較簡單的方式是檢測尿液中的有機酸代謝物,因為腸道菌相失衡加上肝臟負擔增加,會造成一些有機酸的代謝失衡,這是可以在尿液中檢測出來的。

想要改善腸內菌種生態,建議採行「5R」矯治法,特別是肥胖的朋友務必要落實,否則體內壞菌太多,絕對影響減重成效。

◦ 移除(Remove):移除過敏及精緻食物,以避免繼續毒害腸道。
◦ 補充(Replace):補充植物酵素以增強消化能力。
◦ 重植(Reinoculate):補充大量益生菌及益生原(又稱為益菌生prebiotics),以增加腸道益菌,平衡腸道菌相。
◦ 修復(Repair):補充甘草蘆薈麩醯胺酸粉、抗發炎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微量元素鋅等,以幫助修復腸道破損區域。
◦ 保持(Retain):持續以高纖、低糖、健康油脂、適量蛋白質、低刺激之飲食,來幫助修復後的腸道粘膜長期保健。


著作:《過敏,不一定靠藥醫》、《營養醫學抗癌奇蹟》、《疾病,不一定靠藥醫》、《完全根治耳鼻喉疾病》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