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代謝、護心血管!潘博士:蛋白質就從豆漿攝取- 第2頁

149,893 收藏2

65歲以上銀髮族因為腸胃蠕動變慢、唾液分泌減少,常有齲齒及牙周病,造成牙齒鬆動及缺牙等口腔問題,連帶影響進食量與營養吸收,使得銀髮族可能會有蛋白質攝取不足的問題(千萬不能只喝雞湯,其蛋白質含量不夠)。基本上,銀髮族每天每公斤體重蛋白質攝取量約需1公克,所以一天大概還是要吃進50~60公克左右的蛋白質才足夠,但如果經醫師診斷確定是蛋白質缺乏或肌少症,則可些微提高到每公斤1.2公克。

除了量要足夠外,蛋白質的品質也非常重要,原則上應儘量選擇優質蛋白質,也就是包含足夠的「必需胺基酸」,建議多從豆類食物、蛋、牛奶、魚類等攝取得來,在所有植物性蛋白質食物來源中,以黃豆的蛋白質含量最高,且富含大豆異黃酮、卵磷脂、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等多種營養成分,是優質蛋白質的攝取來源。

此外,腎臟病患者蛋白質的攝取量必須非常注意,如果是第1~3期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每公斤體重攝取0.75克的蛋白質(些微降低),而第4~5期的患者不要超過每公斤體重0.6克蛋白質;若是糖尿病引發的慢性腎臟病患者,建議攝取量可達每公斤體重0.8克蛋白質。

最後,潘老師將彙整了幾個蛋白質攝取的重點,供大家參考:

1. 蛋白質攝取最好在早餐及午餐:根據研究顯示,將蛋白質攝取分配到早餐與午餐會比放在晚餐的效果更好,因為晚餐後的活動量較低,吃下去的蛋白質利用率會比較差。

2. 想要增加肌肉量,則蛋白質分散在早午餐吃,比集中在單一餐吃好:美國伊利諾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唐納.雷曼(Donald K Layman)教授2009年3月份於《營養與代謝》(Nutrition and Metabolism)期刊發表的研究成果指出,如果一餐蛋白質吃太多,合成肌肉的效率會較差。

3. 牛乳中的酪蛋白(casein)較不易消化:牛乳中上層叫做乳清蛋白,會沉積在下層的稱為酪蛋白,乳清蛋白富含必需胺基酸,但因為多數人在三歲以後,體內就不再製造凝乳酵素,使得牛奶中的酪蛋白較不易為腸道消化吸收,若有喝牛奶、腸胃不適的人,改喝無糖含渣豆漿,跟潘老師一樣,也可以加入少許芝麻,補充鈣質。


經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院藥理所教授(兼任);國立政治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台北市立大學、東吳大學及實踐大學「基礎醫學概論」講座教授;年代「別讓身體不開心」、TVBS「女人我最大」、飛碟早餐「醫藥新知」、中廣「蘭萱時間」邀訪專家;現為八大「健康NO.1」主持人、台北市議員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