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補血「鐵」定沒錯?中醫揭真相:效果不如這2樣

2,197,412 收藏39
「每天三顆棗,百歲不顯老」紅棗被認為是長壽果,有補氣養血、抗老等作用,事實上在中藥分類中,紅棗從來不是被歸類於補血、養血的藥物,紅棗視為補血的健康食品的源頭,可能更多該歸因於商業的廣告與操作,以下醫師專欄文章中進一步說明紅棗與「補血聖品」的迷思,以及紅棗真正功效好處、食用注意事項。

【早安健康/王凱平 中醫師】前些日子,《食力》的編輯傳來一篇文章,大意是紅棗的鐵含量低且較難吸收,顛覆了一些民眾心中紅棗「補血聖品」的形象,詢問我的意見且表示期待聽聽我的看法。在這邊我就不賣關子先講結論:如果期待的是一篇針對「紅棗非補血聖品」的強烈反駁,那可能就要失望啦!

紅棗算是補血聖品嗎?



該文的內容我是同意的,紅棗並不能算是補血聖品。事實上,在中藥分類中,「紅棗從來不是被歸類於補血、養血的藥物」!將紅棗視為補血的健康食品的源頭,可能更多該歸因於商業的廣告與操作,而非中醫的傳統概念。我會嘗試在這篇文章中進一步說明為什麼紅棗不算是補血聖品,以及它在中醫藥中的真正地位。

▼紅棗被稱為「補血聖品」,中醫持不同意見



紅棗含鐵!但紅棗的鐵質不特別高,且吸收率偏低



我們先回頭看看原文顛覆紅棗補血迷思的理由,包括:

  1. 紅棗含鐵量並不算很高。
  2. 紅棗所含的鐵質不易被人體吸收。

首先第一點,相對於豬肝、芝麻、鴨血、黑木耳……等食物每100克10毫克以上的鐵含量來說,紅棗大約每100公克含3毫克的鐵,含量確實不算高。

至於第二點,紅棗中所含的鐵質主要是所謂「非血紅素鐵」,或翻譯成「非血基質鐵(non-heme iron)」。

這些非血基質鐵所含的主要是三價鐵(Fe3+),在人體中需要經過一連串分解、轉換,還原為二價鐵(Fe2+)之後才能被人體吸收。

同時,這過程容易受到酸鹼值,以及多種物質及包括:磷酸鹽、草酸鹽、碳酸鹽、單寧、多酚類、膳食纖維……等等的影響,因此,吸收率較低。

相對來說,主要存在於血液、肉類中,與血紅蛋白、肌紅蛋白結合的「血紅素鐵(血基質鐵,heme iron)」就沒有這些問題,吸收率大約是15%。因此,在總含量、吸收率都不及動物性來源鐵質的狀況下,勉強要說紅棗是「補血聖品」顯然是不合理的。

然而,這並非是紅棗特有的情況,日常膳食中的植物性來源鐵質,所含的多是前面所說的「非血基質鐵」,同樣有吸收率偏低、易受影響的狀況。所以,對於一些缺鐵性貧血的患者來說,醫師給予的食物攝取建議多半仍以動物性來源為主。

這邊我想進一步討論兩件事:如前所述,中醫藥中紅棗從來不是被歸類於補血、養血的藥物。那麼,這樣的誤解由何而來?在中醫藥中紅棗的主要用途又為何?

紅棗作用以補氣為主,紅棗可養血但效果偏弱



翻開大多數的中藥相關著作,紅棗(大棗)多被歸類為「補氣類」藥物,至於補血的藥物有哪些?主要包括一般民眾比較熟悉的當歸、何首烏,其他還有地黃、芍藥、阿膠……等等。

紅棗雖然也有作為補血之用,但通常「養血」才是更精準的描述,效果上是較弱的。

如前所述,個人認為紅棗「補血聖品」的形象更多是商業操作的結果。台灣的民眾可能比較沒感覺,但若有機會到中國走走,你會發現紅棗汁就跟柳橙汁一樣非常普遍,甚至也有「枸杞紅棗汁」、「紅棗牛奶汁」這樣的調味商品。

激烈的商業競爭下,在外包裝、廣告上強調「補血」、「養生」等機能性訴求自然可以理解了,長期下來也就在對岸民眾心中形成了這樣的印象。

至於在台灣,我倒不覺得「紅棗補血」是個普遍的概念,至少在我的工作與生活中都不常接觸的這樣的訊息就是了。

紅棗的用途有哪些?



但既然有作者寫了這樣一篇文章希望導正大家的觀念,我們也藉此順便讓大家進一步了解一下紅棗。紅棗在中醫藥的應用廣泛,包括:脾胃虛弱、食慾差、腹瀉、倦怠乏力時「補中益氣」;神智異常、躁動不安時「養心安神」;唇色淡白、面色萎黃時「養血」;在藥性比較峻烈的方劑中作為「緩和藥性」的用途。

總結來說紅棗的用途可以這樣描述:「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緩和藥性」。


紅棗補養怎麼吃?請看下一頁中醫師說明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