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物零檢出就是安全?食科教授:這樣吃才更能安心

21,459 收藏1
【早安健康/孫璐西(食品科學博士)】當食品檢查出有害物質含量,往往令人聞之色變。

食品檢驗「零檢出」與「未檢出」的差異

,讓我們一次搞清楚!

不同檢測儀器影響檢測結果

消費者往往有一種迷思,期望食品檢驗結果的有害物質愈低愈好,檢測值為零最好,然而「零檢出」並不代表有害物質含量為零,因為不同的檢測儀器與檢驗方法皆有不同的敏感度,因此「零檢出」其實是不存在的,稱為「未檢出」會更恰當。

為何說「零檢出」不等於「未檢出」 ?正是因為儀器皆有其偵測極限,即使採用同樣方法,但使用的儀器不同,偵測極限也會不一樣。

例如在三聚氰胺事件中,以高效液相層析儀(HPLC)檢驗,其偵測極限為ppm(百萬分之一)等級;以高效液相層析質譜儀(LC-MS)檢驗,其偵測極限為ppb(十億分之一)等級,即使結果都是未檢出,意義也不同。

了解自身周圍無可避免的環境污染
臺大食品科技研究所名譽教授孫璐西表示:「『零檢出』只是個理想,隨著儀器進步、靈敏度提高,即使極微量也能被檢測出來。而且,許多有害物質原本便存在於自然界中,就是有所謂的環境背景值。

譬如說三聚氰胺,當美耐皿餐具放了有油脂的食物,再經高溫加熱,便會溶出一些三聚氰胺;或是瓶蓋為了密合,罐蓋加了塑膠墊片,也會釋出三聚氰胺……,因此,若將標準設定為零檢出,那是不可能的!」

消費者總是要求有毒物質「不得檢出」,孫璐西教授認為這字詞有模糊空間,不能被檢測出來並不表示它完全不存在,只是無法被檢測出來,也就是「未檢出」。

許多物質不可能不存在,就像要求日常生活「零風險」也是不可能的,因為意外無所不在,所以,「零檢出」也是不存在的,除非自然界中完全沒有此物質。

面對生活中無所不在的食物污染,平時該如何自保?食科教授的建議下一頁分享給您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