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一區平靜無浪…小心暗藏「離岸流」!2招自救減少耗力、提高獲救率

12,356 收藏0
點選 Your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HTML5 Audio! 讀給您聽
powered by Cyberon
【早安健康/張景泓(救生員、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特約講師)】 認識離岸流與潮汐變化

都歷海灘是許多衝浪玩家會去衝浪的地點,就像其他的浪點一樣,很多衝浪點都會有離岸流。

懂得運用離岸流的衝浪客會藉著海流來到outside等浪,省掉划手的力氣;不懂得判斷離岸流的戲水遊客則會在不知不覺被海流拉向外海,進而發生意外。

把人往外海帶的隱形殺手:離岸流(Rip Current)



正常的情況下,海邊因為地形擠壓的關係會產生浪,而浪打上岸就會造成不間斷的白花、綿延整片海岸線;但有時候會發生一種現象,你會看到海岸線的兩邊有浪有白花,但就唯獨某一塊沒有,看起來無風無浪很平靜,其實就代表那裡有「離岸流」。

▼海岸邊兩岸有白花,但唯獨中間某一塊沒有,即是離岸流,欲逃脫請往兩側游出離岸流的範圍,或順著海流漂往外海再游回來。

會形成離岸流的原因,主要是因為當浪打上岸邊時,必須找到一個出口排解大量海水,讓海水退回海裡,因此會不斷將海水平行地往沙灘兩側推擠,最後就匯集成一道「向外海方向快速移動的強勁海流」,稱為離岸流。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這種水流的縱向長度達六十一到七百六十二公尺,但寬度大致上僅九公尺,流速最快達每秒兩公尺以上;不過維基百科為統計數據,基本上還是有例外的範圍大小出現。通常離岸流容易出現在沙洲之間,尤其是沿岸海底較低的地方,又或是擺有消波塊的沿岸與碼頭附近。出現離岸流的時間不一定,持續的時間長短也不一,有可能維持幾分鐘、也可能好幾個星期都沒消失。

當離岸流遇上「退潮」時,就是最危險的時間點,強大的拉力會因退潮將海水往外帶得更遠,必須特別注意!

下水前必查資訊:潮汐&漲退潮



除了許多公共沙灘可以衝浪戲水以外,多數遊客會選擇合法經營的海水浴場戲水,像是比較熱門的白沙灣、福隆及墾丁都會圍定較安全的戲水區域(通常是比較不會出現離岸流、水母較少的沙岸)供民眾玩水,並派駐救生員做戒護管理與協助救援,周邊危險區域也會做警告標語勸阻遊客下水。

不過,除了這些有提供安全協助的場域以外,我們自己也應該多瞭解水域相關知識。像是海邊會有天體運行產生的潮汐現象,也會影響到我們戲水的風險高低。退潮的拉力強,如果又適逢大潮,這樣的環境狀況就會直接使戲水的風險增高。

關於潮汐狀況,我們可以用上一篇說的中央氣象局&Windy來查詢。 

真的不小心漂出去回不來,怎麼辦? 


有時候群眾的戲水地點較偏僻,不一定會有旁人可協助救援,如遇上漂離岸邊的狀況,多數人會因為緊張、恐懼而奮力往岸上游;但即便是非常擅長游泳的校隊選手,也必須在平靜水域且有戴蛙鏡的情況下,才有可能游出超過海流的速度。若只是一味地往回游,最後反而會耗盡體力,被水流帶著越漂越遠。

因此,這邊提供兩種不同的自救方法:

  • 會游泳且能力不錯
    如果你本身游泳能力還不錯,請往兩側游出離岸流的範圍,待脫離往外帶的海流後再往岸邊游。另一種方式,可以隨著離岸流漂出外海,再順著海流游回岸上。

  • 不會游泳
    如果你不會游泳或是無法靠個人能力游回岸上,這時候建議找時機點「呼叫求援」,例如發現岸上有人、海上有船、獨木舟、SUP、衝浪的人經過時,或是想辦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在海面上撐著(水母漂或仰漂),等待救援。

即便學習了各種水域安全知識,但依然無法完全避免遇上溺水意外;如果真的不小心發生被海流帶往外海的情況,切記勿慌張。如果是他人溺水,想辦法冷靜判斷現場狀況,協助救援;如果是自己溺水,想辦法用最省力的方式在海上撐著,不管是利用水母漂或仰漂等自救技巧,都能夠延長自己被救援的時間,提高獲救機率。

本文摘自《跟著救生員學水中自救:30堂防溺教育課,危急時刻,做自己的救命恩人!》/張景泓(救生員、戶外安全推廣協會特約講師)/時報出版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