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怕爆!台灣人「4習慣」藏隱憂:致死率可高達40%

50,485 收藏0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越燒越大,嚴重程度震驚各界,已有數名顧客出現嘔吐、腹瀉的症狀,其中2例死亡,衛福部定調為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事件爆發後,食物致命毒素成為熱議重點,舉凡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等都被提及,而食物中毒除了與食材新鮮度有關,還有生活中處理食材的習慣、保存食物的方式,都可能成為食物中毒的地雷。趁這個機會,來看看4大常見高風險習慣你是否都中了!

1.白飯多煮一杯米,多的放涼冰起來,隔天炒飯才會粒粒分明?



你也喜歡用隔夜飯炒飯嗎?很多人習慣煮飯時多煮一些,吃不完的飯先留在電鍋,等放涼後拿去冰,隔天加熱還能繼續吃,或是拿來做成炒飯,期待炒出更「粒粒分明」的口感,但這個動作在專家眼中是很危險的事!

首先,白飯在室溫放太久,小心仙人掌桿菌的問題!蔡正亮營養師在《營養關鍵32問》一書中提醒,任何煮熟或蒸炒過的澱粉食物、米飯類,只要是暴露在空氣、在室溫中放涼,就容易有仙人掌桿菌中毒的風險,會造成噁心與嘔吐的症狀,死亡率高達50%。食藥署資訊則介紹,當食物被仙人掌桿菌污染,大多外觀正常、沒有腐敗變質的現象,不過米飯有時會稍微發黏、口味不爽口,此時務必警覺。

另外,米製品還可能有米酵菌酸中毒疑慮!程涵宇營養師表示,變質的澱粉類產品,包括白米、糯米、小米、高粱米等,一旦受到米酵菌酸污染,這種毒素不會因為加熱消失,就算用120℃加熱1小時仍有毒性,誤食可能傷害肝臟、大腦和腎臟,致死率達40%以上。


總結來說,無論白飯或炒飯,不宜放在常溫下太久,最好1~2小時內就要以冷藏4°C以下低溫保存,否則可能產生致命毒素,同時最好2天內吃完,食用前最好充分加熱,才能降低食物中毒風險。

2.蛋就要半熟才好吃?常吃生蛋拌飯、溫泉蛋?



沙門桿菌是禽類身上常見的病原菌,因此蛋類在生產過程中幾乎都會污染,如果喜歡吃半熟蛋、溫泉蛋,或是像日本流行的「生雞蛋拌飯」,其實都隱含感染沙門氏桿菌的風險!不慎感染沙門桿菌,一般會出現發燒、腹痛和腹瀉等問題,免疫功能不足的族群還可能因此誘發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死亡率約1%以下。

因此,亞東紀念醫院的衛教資訊提醒,低溫儲存雞蛋是減少細菌生長的關鍵撇步,像是在烹調蛋類之前,全程保存在冰箱裡,並且在完全煮熟後馬上食用,如果放超過兩個小時,就建議最好不要吃,靠這三招就能大大減少感染沙門桿菌的機會。

3.木耳、白木耳、菇類,泡久一點才好?



料理木耳、白木耳、香菇等乾貨前,適當的泡水可以讓食材恢復原本的軟嫩、爽脆,也比較方便煮熟,不過林口長庚紀念醫院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雖然微生物不容易在乾貨上生長,但只要溫度高、泡水時間長,就容易長出一種名為椰毒假單胞菌的病菌,在26℃時會產生「米酵菌酸」,症狀包括噁心嘔吐、頭痛和腹痛,嚴重會出現肝功能異常、昏迷與死亡。

想避免木耳、白木耳等真菌菇類的乾貨釀成米酵菌酸危害,建議浸泡不要超過4小時,並且放在冰箱中浸泡,減少細菌孳生;泡好之後也儘量在24小時內吃完,吃不完則要改以冷凍保存;如果浸泡過程中發現水變色、變混濁,食材摸起來黏滑或聞起來有臭味,就不要再吃囉!

4.外帶食物回家先放著,不餓先不吃?外送多點一些省運費,反正吃不完都放冰箱?



外帶或外送的食物也可能暗藏風險!衛福部資料指出,7~60℃被稱為「危險溫度帶」,因為許多細菌在這段溫度下都能快速生長繁殖。一般而言,食品加熱溫度需超過70℃,細菌才易被消滅。所以如果外帶食物回家,不管是便當、炒麵或是湯品,都建議不要在室溫下放置超過2小時,夏天時則不要放超過1小時比較安全。

如果吃不完要放冰箱的話,易腐敗的食品和原料要在5℃以下保存,像是生鮮的肉、魚、奶、蛋,熟食品或易壞蔬果等;熱藏溫度則需高於60℃保存,才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

而有些人會認為蛋放隔夜不能吃,其實家醫科醫師王健宇曾上節目《請你跟我這樣過》分享,如果把蛋完全煮熟,放冰箱保存的話,比較不會有細菌滋生的問題,可是如果沒有完全煮熟、放到冰箱,隔天還繼續吃,一定會造成腸胃的問題。

同時,食藥署也提醒,外出飲食時應避免冷食、生食、不吃來路不明的食品,亦應避免路邊攤飲食,謹慎選擇衛生優良餐廳用餐。

參考資料:
  1. https://chahow.com/2024/03/28/%E7%B1%B3%E9%85%B5%E8%8F%8C%E9%85%B8bongkrek-acid%E6%98%AF%E4%BB%80%E9%BA%BC%EF%BC%9F/?fbclid=IwAR1FWUsfUMvu73GhMml-X2T4HJ8toWQZ4RubPDFGYmd2X8gIoq9LdxOJVHM_aem_Ac5ybuV4N_LxwA_6Qxig-2ei8K_bKRE9FV38k-sUkYmQNSDQAE9e-Vn8UChSDo7Dc8U8-U7To1U8j0JpRCYqfDvW
    https://www.edh.tw/article/34041
    https://www.edh.tw/article/21897
    https://www.femh.org.tw/magazine/viewmag?ID=5477
    https://health.ettoday.net/news/1727931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rZP9A9Vf9I
    https://www.fda.gov.tw/TC/sitecontent.aspx?sid=2572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
脂肪肝是肝癌前兆!加入早安健康LINE好友,免費送《脂肪肝逆轉術》電子雜誌

精選推薦文章與影片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