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健康/艾莉卡.賴許Erica Reischer(心理學及親職教育家)】 別在公開場合管教孩子
想像孩子剛剛做了令人非常無法接受的事,像是打了其他小朋友──你趕緊跑過去處理情況,而且開始管教他──請等一下!
父母馬上反應是好的,因為反應愈快,孩子的學習效果也愈好。但是,如果你是在公共場所對孩子說教、或是讓孩子覺得這是公開的場合──因為他可能會被別人看到、或是被別人聽見你所說的話,孩子可能大部分都聽不進去(也就是你試著要訓誡他的內容)。
對很多孩子( 特別是年紀大的孩子)而言,他們非常在意同儕團體和自己的公眾形象,在公開場合被管教會讓他們覺得丟臉或是羞愧,這種強烈的感覺會更勝於集中注意力去聆聽教誨。
教養的目標就是希望孩子下次能夠做得更好,而且當孩子能夠專注時,學習效果才會最好。所以,請不要在公開的場合裡管教孩子。
*父母可以這樣做:
下次必須管教孩子的時候,最好盡全力確保你們的對話不會被人看見或是被聽到。無論事情發生的當下,你們人在哪裡,請盡可能走到車子裡面、或是去外面、去別的房間。你要努力尋找一個隱密的環境跟孩子說話,這樣孩子才能真正聽進你的教誨、得到最好的學習經驗。
避免在疲累或飢餓時管教孩子
你可能會想, 是指誰疲累或飢餓呢?其實父母和孩子雙方都一樣。如果你很疲累或是肚子餓了,你很可能失去耐心而直接反應,而非以更有技巧的方式去處理當下的情況。
同樣的, 當孩子累了或是肚子餓時,他們就沒有辦法專心聆聽你的教誨內容。既然教養的目標是要「學習」,請務必確認孩子當時的生理和心理狀況良好(例如吃飽飯、有精神),如此才能確保讓他們從錯誤中學習,下次也才能夠做得更好。
如果遇到的情況是必須在當下立即處理(例如孩子故意不守規矩),這時我會運用「稍後處理」的技巧,來提醒孩子這個問題,然後等孩子吃飽飯、精神好,大家也都心平氣和的時候,再來處理這件事。
*父母可以這樣做:
「我發現你(簡單概述不守規矩的情形)。現在我們都累了,肚子也餓了,所以我們先吃飯休息。吃完東西(或是睡一下)之後,我們再來討論發生了什麼事。」
本文摘自《冰箱上的75條教養守則》/艾莉卡.賴許Erica Reischer(心理學及親子教育家)/大好書屋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