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管署的資料指出,恙蟲病(英文:Scrub Typhus)是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蟲(恙蟎)叮咬所造成、不會直接由人傳染給人,而恙蟲病的流行季節主要為夏季,歷年通報數通常從4、5月開始上升,6到7月則為恙蟲病的高峰。今年截至3月21日,全台已經累計了15例恙蟲病確定病例,若被恙蟲叮咬卻沒及時就醫,感染恙蟲病的死亡率恐飆升到6成之多。
恙蟲病有哪些症狀?被恙蟲咬到皮膚會癢嗎?有後遺症嗎?
恙蟲病的潛伏期約為一到三週,通常在感染恙蟲病的第十天前後會出現高燒、頭痛、背痛、盜汗、惡寒、淋巴結腫大等症狀,而雖然部分患者在被恙蟲叮咬後會留下潰瘍性焦痂,但被恙蟲叮咬的傷口基本上不痛不癢,所以恙蟲病初期很容易和其它急性發熱疾病搞混,建議從山區回來後出現這些症狀的患者,在就醫時就要請醫生留意感染恙蟲病的風險。
【感染恙蟲病常見症狀】
- 高燒
- 頭痛
- 背痛
- 盜汗
- 惡寒
- 淋巴結腫大
- 焦痂

此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忠孝院區小兒科主治醫師李坤美也提醒,根據統計,大約只有50%到80%病患在感染恙蟲病後會出現焦痂,所以患者千萬別以為自己沒有焦痂=沒有感染恙蟲病,要是沒有及時採取醫療措施,嚴重者很可能會因為感染恙蟲病而併發肺炎或肝功能異常、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是影響中樞神經,導致如癱瘓、重聽等後遺症,死亡率高達60%。
被恙蟲咬到怎麼辦?該看哪一科?如何治療?
臺北榮總護理部健康e點通的衛教資訊表示,由於被恙蟲咬到後出現的症狀複雜,需要經過很多道檢查來進行判斷,故患者最好在出現恙蟲病的症狀時,便趕緊到急診或感染科門診就醫,同時在診斷時主動提出自己的旅遊史,像是近期有沒有去掃墓、登山等草木叢生的地方,也不要避諱讓醫生檢查身體上是否有焦痂的痕跡,只要及時使用抗生素,大約2天就能緩解症狀。
而藥師週刊第2145期中提到,臺灣在治療恙蟲病方面,多以「四環黴素類」為主要治療抗生素,雖然多數資料都提到四環黴素會影響兒童骨骼發育、造成牙齒染色,但目前新一代的四環黴素類抗生素已經進行過結構式修正,無論大人、兒童都能用於治療恙蟲病,第一天服用200毫克後,接下來每天改為100毫克,退燒後也需要口服三天到臨床症狀緩解,療程約5到7天。
恙蟲病預防該怎麼做?4招預防恙蟲病的小撇步必學
恙蟲病的流行再起,又剛好碰上清明掃墓,如何避免被恙蟲叮咬就格外重要!長庚醫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顏宗海醫師和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提醒,前往山區時最好還是穿著長袖衣褲,並確保衣褲的袖口有束緊,同時準備政府主管機關指定的防蚊藥劑,噴在裸露的皮膚處,都是避免恙蟲附著叮咬感染恙蟲病的基礎防護。
【預防恙蟲病4招】
- 穿著淺色長袖衣褲、手套、長筒襪及長靴等保護性衣物,將褲管紮入襪內
- 於皮膚裸露部位使用含DEET、Picaridin、IR3535防蚊藥劑
- 離開草叢後儘快沐浴並換洗衣物,避免恙蟎附著不自知
- 住宅附近、田埂有草叢區域需定期剷除雜草,以消除恙蟎孳生地
參考資料:
看了這篇文章的人,也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