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拉肚子嗎?改善腹瀉的保健營養方案
腹瀉 (Diarrhea)是一種症狀並非疾病,雖然對健康不會有立即性的傷害,但長期腹瀉會引起營養素的流失,包括:水分、電解質、熱量、蛋白質、維生素、鐵…等,嚴重者可能導致脫水。
且經常腹瀉的人,也反應出了身體的「腸道」和「免疫」系統不健康,甚至有可能是「神經」系統失衡(例如:腸躁症),所以經常腹瀉的朋友也不能忽視這個問題。
你應該聽過腹瀉可以吃「益生菌」來改善,益生菌的確可以緩解某些腹瀉(例如:細菌性腹瀉、旅行者腹瀉、抗生素引起的腹瀉…等),但由於腹瀉的原因很多,並非所有的腹瀉吃益生菌都有幫助,所以還是要先找出造成腹瀉的原因,處理源頭、對症給營養,這樣才能徹底地改善。
造成腹瀉的原因
一、食物中毒
細菌性食物中毒(例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是最常見的,也就是俗稱的「吃壞肚子」,調理重點是「殺菌」。
另外,化學性食物中毒(例如:重金屬、有機溶劑…等)也有可能也會造成腹瀉,依照毒素累積在體內的時間和量,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中毒需要趕緊就醫治療,而慢性毒素累積則是以「促進解毒和排毒」為調理重點。
二、病毒性腸胃炎
例如:輪狀病毒、諾羅病毒、星狀病毒、腸病毒…等,有人會用「腸胃型感冒」來形容,但正確說法應該是「病毒性腸胃炎」,調理重點是「抗病毒」。
三、腸道菌相失衡
當腸道好菌不夠、壞菌太多時,壞菌會分泌毒素破壞腸黏膜,造成腸道發炎、黏膜受損,稍微吃到細菌數量多一點的食物很容易就腹瀉(好菌夠多的人可能不會)。所以,「增加腸道好菌」就是調理的重點,平時維持良好的腸道菌相也能預防腹瀉。
還有三個因素可能引起腹瀉,怎麼挽救?下一頁營養師提供舒緩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