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女性從初經來潮,到更年期前這段時間,大約有40年時間,每個月都會面臨月經來潮,在女性月經前期,如果您身體會出現具有規律性,有時間性的一系列不舒服現象,包含頭痛、乳房腫痛、發熱、腹痛、胸悶、焦慮、眩暈、容易生氣煩躁、皮膚長痘痘、失眠、食慾大增,甚至體重增加、下肢水腫等現象,這些症狀週期性發作,於經前7-10天出現,或者經前3-5天為其發作高峰,或者在月經期表現明顯,但在月經來潮後,症狀會緩解,這其實就是大家常聽到的「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mptoms /PMS)。
一般來說, 生活及工作壓力大、過度疲勞,不喜歡運動、喜歡喝酒、性格容易緊張焦慮、月經不規律者等,容易出現經前症候群。
在西方醫學上,經前症候群主要是因為體內雌激素(女性賀爾蒙)和黃體素濃度比例的改變,造成賀爾蒙不平衡,甚至影響體內其他賀爾蒙及營養素的平衡,造成身體多方面的不適,在治療上多以治標的方式處理,例如頭痛開止痛藥,水腫開利尿劑,甚至是以服用女性激素藥物作為治療。
早安健康編按:
經前症候群症狀
美國梅約診所( Mayo Clinic)資訊指出,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多樣,每個人經歷到的症狀、嚴重程度不同,也會隨著時間而有所差異。
經前症候群的情緒或行為徵兆/症狀
- 感覺緊張或焦慮
- 情緒低落
- 突然或沒有原因的哭泣
- 情緒波動變大、易怒
- 口味改變,或食慾增加
- 失眠、入睡困難
- 變得不喜歡社交、沉默寡言或孤僻
- 難以專注
- 性慾改變
經前症候群的生理徵兆/症狀
- 關節或肌肉疼痛
- 頭痛
- 疲倦
- 水腫導致的體重增加
- 脹氣、腹脹感
- 胸部壓痛
- 容易長粉刺、痘痘
- 便秘或腹瀉
- 酒精不耐
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可能影響日常生活,但多數人的症狀會在月經開始後4天內改善。
如果每個月的經前症候群症狀都非常嚴重,包括較嚴重的憂鬱、情緒波動、易怒、焦慮、緊張、專注力減弱,或有其他強烈而難以承受的情緒,甚至嚴重影響生活機能,稱為「經前不悅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經前症候群原因
雖然目前還未能找出造成經前症候群的原因,但梅約診所資訊認為,某些因素已被認為可能與其有關:
- 荷爾蒙的周期性變化:
經前症候群的症狀大多會隨著荷爾蒙的波動改變,並可能在懷孕後或是更年期後消失。 - 腦部的化學物質改變:
血清素是一種神經傳導物質,除了控制情緒,血清素不足也可能導致經前憂鬱、疲勞、食慾增加和睡眠障礙。 - 憂鬱症:
有些經前症候群嚴重的女性,可能患有未被診斷出來的憂鬱症。不過,憂鬱症本身並不會單獨引起所有的經前症候群症狀。
澳洲維多利亞省衛生與公眾服務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資訊則指出,可能影響經前症候群症狀嚴重程度的因素包括:
- 壓力
- 心理狀態
- 生理健康程度不佳
- 過重或肥胖:BMI超過30的女性,經前症候群的機率較正常體重女性高出3倍
- 吸菸:相較於非吸菸者,吸菸女性有嚴重經前症候群症狀的機會為2倍
- 基因組成
- 文化與社會環境
另一方面,雌激素過多、黃體素缺乏、維生素B6不足、血糖代謝異常、電解質不平衡,則被認為可能與經前症候群無關。
下一頁告訴您中醫如何治療經前症候群~